文体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宁波记协  >  记者之家  >  文体活动

被一首歌和一张乒乓球桌改变的村庄

2020-07-20  宁波记协

  7月17日-18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山市政府主办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山‘红绿青’主题体验采风”暨“浮盖山峡谷漂流杯”2020年浙江省记者漂流大赛将在衢州江山市举行。漂流赛之前,来自全省的100多名记者先后走访了当地大陈乡大陈村、凤林镇白沙村、仙霞古道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这里的点点滴滴都让记者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

  一首歌和一张照片

  历史悠久的大陈村为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也是当地脱贫攻坚典型。这里山环水潆,林木葱郁,阁楼林立、巷弄交错,桥、坊、阁、堂布局有序。细长狭窄的青石路连接起这些特色鲜明的徽派建筑,一进村,就好像走入安静的旧时光里。

  大陈村建筑

  在村头的汪氏祠堂,一张千人全家福非常引人注目。这是村里延续多年的传统,每年春节,全村男女老少千余人会汇聚在广场上拍一张合影。在村民们看来,一个村是不是和谐,是不是有向心力,这张聚集了全村人的全家福最有说服力。这张合影承载着乡愁,也凝聚着村民和游子的归属感。

  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垃圾成堆,房屋破败的后进村,村民年收入只有人均4000元。新的村支书上任后,带领大家从清扫村庄保持清洁开始,修复有300多年历史的汪家祠堂、修建村道、安装路灯,将美丽风景转换成美丽经济。

  始于明朝的大陈村

  把全村人凝聚在一起的还有一首著名的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根据村里的历史故事改编,传唱十多年,激起了当地村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也让大陈村成为江山县古村落文化保护和有效传承的典型代表。该村也因村歌出名,成为江山市第一个“幸福乡村”建设示范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村歌示范基地”“中国村歌发祥地”“中国十大最美村庄”等荣誉。《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还唱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一本村志和一张乒乓球桌

  白沙村与大陈村南北相望,是远近闻名的“移民村”。2002年,由于白水坑水库建设需要,全村由定村乡集体迁移至凤林镇。

  上世纪90年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曾因一本村志而闻名全国。1991年,只有小学程度的农村会计毛兆丰磨砺十年写成《白沙村志》,虽然仅有13800字,却是中国中国第一部以村为单位单独出版的村志。近三十年过去了,白沙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沙村志》也有了续集,她变成了一部山民到传统农民再到城镇居民的进化史、一个村落集体迁徙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历程的一个缩影。

  白沙村还有自己的体育馆。步入白沙体育馆,一场村民自发组织的气排球赛激战正酣,最吸引眼球的却是门口的一张老旧的乒乓球桌,这是一张承载了全村人体育记忆的球台。

  在物质与精神相对匮乏的80年代,体育成了白沙村村民唯一的娱乐活动。当时偏僻村庄买一张乒乓球桌不容易,村民就利用山里的木材,自己打造了这张富有历史意义的球台,也开启了白沙村“体育兴村”的新路子。

  村民拿着村志介绍乒乓球桌

  以体育运动为抓手,村里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2个塑胶篮球场、1个塑胶网球场、1个游泳池、1000平方米全民健身广场以及1250平方米的室内综合体育馆,成为省内外为数不多拥有室内外场馆的行政村。

  “有馆必有赛”。体育设施完备的白沙村先后承办省、市各类赛事活动10多次,各类小型赛事200多场次,每年赛事接待8000余人次。“村民身体好了,经济也上去了。体育兴村这条路我们还将继续走下去!”村党总支书记吴江明如是说。

  一条古道和一段历史

  在践行“四力”,感受江山体育魅力的同时,采风团一行来到仙霞关,了解到这处历史遗存历经千年风雨。

  古时,这里是交通咽喉,百万挑夫为生计穿梭此间;1935年至1937年间,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的领导下,在此建立了根据地并组织山区农民开展斗争。现今,成为驴友的天然赛道,每年吸引十余万户外运动爱好者,成为浙西地区最有名气的体育旅游景区。当地体育、旅游部门联手,结合古道特点推出相关赛事活动,如“挑蒲城担”、负重比赛等。

  此次主题采风不仅人数众多,同时也有着特殊的意义。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人表示,组织此次体验采风,既是中宣部组织“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重大主题报道活动的一部分,又是践行“四力”的最好体现。此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通过参与此次采风和配套的漂流赛,也将有效缓解压力、增强体质,进一步增强了新闻工作者的凝聚力、向心力。

  (作者: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樊卓婧)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