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奖评选中的一个鲜明导向值得关注
2019-09-11 宁波记协
4月份举行的2018年度报刊类省新闻奖评选中,有4件获一等奖的作品,折射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评奖导向:融入解决问题方案的建设性新闻特别受青睐。
一等奖中的这4件作品分别为:《宁波35位基层医生兼职坐诊三甲医院》(宁波日报)、《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调查》(宁波日报)、《文一路隧道新堵点系列报道》(都市快报),《湖州500名城乡公交司机配情绪管家》(湖州日报)。
上述这些算不上重大事件性新闻的作品,报道载体分为消息和系列报道两类,涉及的题材、内容、问题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正面报道某一行业的工作经验,有的则是是对某一社会热点或社会问题的报道。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突出新闻报道的建设性,为解决某一问题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报道的目标取向非常鲜明。
大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较为常见,而基层医生通过有组织、成规模地到大医院兼职坐诊提升业务水平,则是宁波的独创。宁波日报的这篇消息,无疑为破解“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这一全国性难题,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新方案。
湖州日报这篇消息报道的虽只是一个小地方服务行业的安全管理经验,但报道的时机选在重庆万州公交司机与乘客争吵酿成15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发生不久,由此引发的全国性舆论热点尚未消褪,这无疑为预防此类事故发生送来了“及时雨”,社会反响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见报后全国有10个地市相关单位前来了解这一“湖州方案”。
宁报和“都快”的这两组系列报道,打动评委的不仅仅在于其剖析问题的深刻性,更在于其致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为确保方案的质量,“都快”除了耗时一个月在不同时间段让记者现场体验并探寻八个新堵点形成规律、破解之道外,还充分发挥融媒体与受众互动优势,独家组织全城大讨论,共同为解决新堵点出谋划策,收到有效意见、建议300余条,从而在同城媒体同一题材报道中展现了高出一筹的水平。
上述这4件作品,均可作为建设性新闻的成功范例。建设性新闻一词上世纪末开始在欧美学界、业界流行,并于近些年由国内专家陆续介绍到我国,开始进入学界、业界研究和实践视野。
按照西方新闻学的观点,建设性新闻是新闻形式或分类的一个新品种,与负面新闻、冲突新闻形成鲜明的反差,其特点是将积极心理学和其他行为科学的技巧运用到新闻流程和产品,致力于创作卓有成效、引人入胜的报道,唤醒受众的希望和进取性。建设性新闻倡导解决问题的方案融入,并把方案新闻作为其重要分支,因此,也有西方学者干脆把它等同于方案新闻。而国内研究者则更多地把建设性新闻视作是新媒体年代立足于公共生活和社会治理的一种新闻实践和理念,一种新闻报道的立场和态度,强调建设性新闻无论是正面经验报道还是问题报道、舆论监督报道,都应聚焦于解决社会问题,要致力于寻求并建立一套可付诸于行动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理解比仅仅把建设性新闻作为一个新闻分类更符合国情。
笔者以为融媒体年代倡导多生产建设性新闻,让报道的理念、立场、态度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可能体现建设性,让问题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更具建设性,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既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也是主流媒体生存发展之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提升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四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也许正是报刊类省新闻奖评选加大向建设性新闻倾斜力度的真正原因。
(作者:宁波市记协主席 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