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闻界电子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宁波记协  >  宁波新闻界电子版

从一条获奖新闻看眼力

2019-08-28  宁波记协

  说起记者的眼力,不由得又想起《法警背起生病被告》这篇获1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的作品。写这篇报道这天,北京西城法院公审一起贪污案。庭审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被告下车时腿脚不舒服,上三楼法庭有点不便。一位法警见状便从一楼把被告背到三楼庭审现场。面对这一插曲,出现了三种表现不同的记者:一种视而不见,只顾写案例新闻;一种从法警文明执法的角度,就事论事地写了一则庭审花絮;唯有北青报的记者透过这一小插曲,发现了更深的一层:正在进行的我国司法改革注重对人权的保护。因此,这位记者的报道也从我国司法改革与法警背被告现象的因果关系切入,穿插了一些有说服力的背景,写得很有深度,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势力对我司法制度的抹黑。

  在这里,第一种记者眼力最弱;第二种比第一种稍好一点,但还是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北青报的这位记者眼力最强,具有穿透力,不但及时发现了这是一条新闻,还准确地判断出这是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上述三种记者在面对同一新闻事件时的不同表现,正是眼力差异所致。时下,有些记者比较重视采访和写(制)作两个业务环节,而在提升眼力上花功夫相对较少,因而常陷入两种窘境: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从眼皮底下溜走,被人家捕获,后悔莫及;花大力气写的新闻作品因事先对新闻价值判断不准,上不了媒体重要位置,或被编成豆腐干。这一现象发生在进媒体大门不久的从业人员身上相对较多。这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记者眼力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眼力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眼力就是新闻发现力。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善于辨别。有些采访为什么有眼不识荆山玉,挖掘不到有价值的新闻,原因还是眼力不够。他还用典故形象地描述了眼力的三种境界:“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观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的眼力,也即新闻发现力,对提升新闻产品的质量来说是多么重要。眼力也时常被业界一些资深专家称为记者应有的第一基本功,是记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与我们常说的新闻敏感有相通之处,如都有这样的含义:即指记者即时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及其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新闻敏感偏重于指记者对新闻事件及其价值大小的一种本能反映,带有一定的被动性,遇上了才有反应,无非是反应强弱而已,是一种被动反应。而新闻发现力则更强调记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即指记者象雄鹰捕猎那样,有意识地去主动捕捉发现新闻事实,它比新闻敏感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眼力是记者综合素养的外在表现。要提升眼力,关键是要练好内功,即提升记者的综合素养。比如要提高政治和理论政策素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头脑,增强脑力,增强科学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辨别新闻的真伪,准确掂量出新闻的价值;要提升作风素养,特别是要提升脚力,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心坎,这样才能发现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新闻。就提升眼力的方法而言,高处着眼,深处着眼也很重要。高处着眼,就是视野不能光停留在狭小的区域或部门层面,而是要站在大局高度、时代高度来发现新闻并判断其价值,这样才能捕捉到有全国影响、全国意义的大新闻。所谓深处着眼,指的是眼光不能只停留在新闻事实的表象,而是要透过表象往深处看,往本质看,这样才能达到习总书记提到的眼力最高境界:“其尤甚者观蛟龙”,发现重大新闻。前面提到的《法警背起生病被告》这篇报道,就是高处着眼、深处着眼的成功案例,从提升眼力的角度看,确实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作者:宁波市记协主席 徐正)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