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看得见的电台 余姚电台FM96.6转型广播节目可视化
2023-07-14 宁波记协
余姚电台记者在采访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
近年来,余姚人民广播电台FM96.6进行的电台节目可视化尝试,解决了传统电台节目仅仅依靠声音作为单一载体进行传播的问题,创设立体化、多维度的传播空间,增加了节目在碎片化时间段的投放和营销效果。经过可视化制作,使电台节目通过无线网络,延伸到手机或电脑客户端,不但受众数量得到增加,也让FM96.6从“听觉”维度上升到“听觉+视觉”维度,电台节目从“听得见”向 “看得见”一步步深入。经过这几年的深耕细作,FM96.6的视听节目深受听众、观众喜爱,优秀音频、短视频作品屡次登上“学习强国”。
一、声影融合,助力党建
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余姚人民广播电台FM96.6特别策划了“喜迎二十大——我的入党故事”微访谈系列节目,邀请全市最有代表性的二十位党员讲述自己在加入党组织这个特殊的日子所发生的故事,鼓励广大党员追忆入党初心,赓续红色基因,为全市上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这二十部作品通过短视频、音频、图文的方式在电台、客户端、微信平台、视频号等实现了全媒体传播。
镜头是最好的说服力。“我的入党故事”系列短视频,展示了党员们“人民至上,一心为民”的情怀。他们面对镜头,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感动了很多人,也激励了很多人。这一系列短视频追求形式、结构的相对统一,片长在2分钟左右,其中时间最长为2分59秒,最短的为1分50秒。简言之,这类短视频也是一种人物报道,有采访、有故事、有场景,在内容和画面上比较丰富。大量场景画面、特技、字幕、音乐等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丰富了呈现效果。每个短视频最后15秒的人物墙特技和“我的入党故事”字幕,则进一步统一了作品风格,强化了受众印象。值得肯定的是每个短视频之后的“记者手记”,由于某些方面的内容不方便自我表述,不拘形式的“记者手记”则在其中发挥的空间和作用较大,有的是记者的感动感慨感想,进一步提升了作品主题;有的是剧透,对主角事实的补充,有助于了解人物,丰富内容,增强表达。
这二十名党员,二十个短视频,二十个融创推送,是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献给党的二十大的礼物,是一部体现策划水平、唱响主旋律的重大主题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中,共有10部作品登上学习强国,累计阅读量突破550万,成为微信朋友圈等平台的爆款产品,被网友和众多机构账号和自媒体热评热传,不但实现了自身产品的个性化传播,也是县级广播媒体融合转型的成功体现。作品入选“浙江省新闻界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案例”并获评优秀奖。
二、培植电台新势力,腾挪跌宕全媒体
近年来,余姚人民广播电台 FM96.6有意识地引导台内的优秀广播人才,鼓励他们挖掘自身特色,创设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栏目,这样的节目一旦成功,也会对打造传统的电台生态起到积极辅助作用。对于大多数从传统电台走过来的资深播音者,电台鼓励他们主动拥抱新媒体,加强从幕后走向前台的意识,快速适应现代语境下的话语形态,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交流、内容共享的优势,做好传播渠道的有力把控者,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主持人,使新媒体成为广播人才发挥能量和作用的“第二舞台”。
电台主播陆晓珊在《紧跟融媒步伐,提升业务素养》一文中,感悟到“作为FM96.6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我们不再只通过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是逐渐探索从直播室走向屏幕前,借助全媒体传播渠道加大媒体传播力度”。
从2022年4月开始,余姚人民广播电台新创设的“966主播说”短视频,通过电台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与大家见面。短视频通过联动电台直播节目,关注本地新闻时事,挖掘热点问题,反映民生民情,传递正能量。从“谨防快递新冠骗局”“抗击疫情、余姚速度”“全民运动、做刘畊宏男孩女孩”,到主题明确的“谨防电信诈骗”系列、“文明城市创建”系列,都赢得了广大市民较大的关注和肯定。
又如服务类节目《小潘说气象》,一贯以其独特的风格,被广大听众所喜爱,但以往只有电台音频的固定时间的播出,主播小潘转身挑战融媒主播,在音频的基础上推出短视频版《小潘说气象》后,这一档节目彻底解除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听众只要打开手机随时可以观看。而且,电台气象节目通过短视频宣推,可使节目更加声动,内容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受众的互动,使趣味性大大增加,短视频纷纷被市内其他媒体转发。
在视频化探索中无论是前期的主题选择、文稿策划,还是出镜、采访、拍摄、后期制作,都对电台主播向全媒体主播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后来拍摄的“文明城市创建”系列,和早高峰节目《幸福慢生活》相结合,聚焦了“开车礼让斑马线”“文明养犬”“文明借阅”等话题,与电台原有的常规民生板块进行有机融合,使话题的讨论面更广,也更容易引起听众、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三、借力可视化平台,完善融媒体矩阵
电台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但在融媒体渠道分发方面,则仍然显得不太成熟。传统电台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节目播出时间固定、频率接受范围有限。而当下的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流量用户,却缺少优质的媒体内容。如果使电台入驻短视频平台,实现可视化,既可利用自身优质内容优势,扩大受众群体,又可以进一步培养私域流量,并引流至传统电台。
2021年8月,FM96.6开通了微信视频号,尝试建立融媒矩阵,打造能听、能看的广播,并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提供大量具有广播特色的新媒体产品,达到融合传播,互相引流的效果。
如一年一度高考季为了助力广大考生,充分发挥余姚电台快速、及时、服务功能。高考期间电台推出“融媒主播、助力高考”特别节目。根据每位主播的特长和优势,全员收集高考信息、联系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前期策划沟通工作,高考当天除了进行现场电波连线报道外,第一时间拍摄短视频,通过电台短视频平台和融媒体中新媒体心姚界app和余姚日报平台进行全媒体分发报道。
同时,电台节目除依托短视频平台外还通过直播室视频化形式服务于大众,把原本看不到的电台演播室,展示在大众面前,对早晚高峰节目进行视频直播,直播中既有主持人播时的正经严肃,也有生活中幽默风趣的一面,让更多的听众认识了一个立体而又全面的广播人。
“办看得见的电台”,向着视听新媒体的转型,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对于传统电台来说,除了将原有的调频节目做好、做精之外,还要适应受众“从线性、顺时、完整”到“回看、逆时、碎片化”的消费模式变化,加工出更为个性化、专业化、适播化产品,这是传统电台在融媒体环境下重塑内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余姚人民广播电台FM96.6在融合各种媒体时,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和开拓,既扩大自身知名度,又发挥了县级主流媒体的作用;既传播了时代的正能量,也为社会、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余姚市融媒体中心 陈霞 娄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