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基层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记协 > 深入"走转改" > 记者在基层 正文

“这是有史以来最累的一次采访”—纪录片《古城藏宝金石遗珍》创作有感

2019-04-15   宁波记协

  【线索“阿姐,侬快来,这里有人在抢宝贝了!”

       2018年7月20日刚上班,我就接到了朋友陈钢的报料。原来,位于市中心的巍星路正在进行污水管道改造施工,却不料挖到了许多古铜钱和瓷花瓶,看热闹的市民立即把现场包围了。接到电话后,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挖到“宝贝”了,当即就让正在办公室的一名 记者赶去现场(因为当时我们专题部所有高清摄像机都被记者带出去采访了,致使这段重要的画面只能用标清拍摄,成了本片最大的缺憾)。很快,巍星路的施工现场被确定为南宋窖藏遗迹,余姚文保所联手宁波考古所随即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难得的好题材!我马上和余姚文保所取得了联系,并签订了如果违约就要赔偿30万的保密协议,成为了第一支进入考古工地的采访队伍,掌握了许多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随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考古进行时》栏目采访组也抵达了余姚。

  【拍摄“这是有史以来最累的一次采访!”

        这是所有参与本片拍摄人员的最终感悟。整个拍摄过程从7月24日开始,直至11月初,历时近四个月。这其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节点:如初建探方、台风塌方、现场提取、专家论证和新闻发布会。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8月16日“温比亚”台风来袭,考古探方东南角突然出现坍塌,而我们就在现场记录下了这惊险的一幕。这次拍摄一直持续到半夜11点多,在不停拍摄的同时,我们也和考古队员们共同抢险,建立了相互间的信任,为下步的采访奠定了基础。拍摄最为艰苦的就是三天的现场文物提取,为了保证不遗漏任何精彩场景,我每次安排二名摄像同时拍摄,具体分为坑上镜头和坑内镜头。同时,给主要采访对象佩戴了无线胸麦,全程进行现场采音,这就要求在拍摄中基本做到不关机。因为七八月正值盛夏,天气十分炎热,导致位于地表10米以下的探方坑内严重缺氧,再加上脚下全是粘稠的淤泥,举步维艰,汗水夹杂着泥水,有时一天要换两身衣服,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三天的现场提取工作从上午8点开始到傍晚6点结束,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考古队的工作流程进行拍摄,一直到所有文物顺利出土,现场采访人员几乎到了虚脱的状态。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采访间隙对考古工地周边环境进行了航拍和延时拍摄,多种拍摄手法的运用保证了整部片子素材充足,镜头丰富。当然,这其中也有遗憾,比如带出土文物去医院做CT检查,以判定内部存留物的属性,就因为时间上的冲突导致错过了这次重要的采访过程。

  【成片“天哪,拍摄素材居然有2个T,光听一下同期声就花了整整半个月!”

        整部片子的后期制作无疑是个痛苦的过程。在近2000个G的素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画面,同一镜头要看过三个摄像的相同素材后最终选定自己心仪的角度,有时为了挑选一个镜头可以用到一晚上的时间。接着,又在眼花缭乱的镜头中执着地寻找着自己认为最到位的那句同期声。然而,最为痛苦的还是取舍的过程,为了体现影片的精髓,我尽量把最为精彩的片段展现给观众:比如塌方抢险,进行了重点讲述;又如,现场提取了十多件文物,但在片中只展现了三件文物的提取故事;后期的室内考古阶段,尽管拍摄了大量的素材,但只挑选了一件器物的清理过程;再如,对于专家论证会和新闻发布会,片中仅寥寥几笔带过,致使大量画面只能留在电脑里和所有采访者的记忆里。经过了不知多少个夜晚的加班,一遍遍地改稿子,一遍遍地找镜头,一遍遍地配音乐,一遍遍地看了又改,四个月的拍摄,两个T的素材终于浓缩在了17分30秒的成片里。

  最终,纪录片《古城藏宝金石遗珍》荣获2018年度宁波市广播影视政府奖短纪录片一等奖。同时,我们协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考古进行时》栏目拍摄的同题材节目,也于2019年春节前在央视播出。

  余姚市广播电视台 黄茫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