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记协 > 记者之家 > 记者沙龙 正文

刷屏时代,记者要不断扩大朋友圈 

2018-05-16   宁波记协

  去年记者节,余姚日报推出年度首席记者、首席编辑评选。其中,有个网络投票评选环节,将一向“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采编人员从幕后推向前台。笔者作为候选人之一,无意中在网上测试了一把人气指数。热闹过后冷思考,在刷屏时代,记者是不是该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若干个工作群,不断扩大朋友圈,提高“吸睛”“吸粉”本领,为所在媒体扩大影响、拓展业务、增加受众而不遗余力。

  这些年来,结合新闻采编工作,笔者注重借助社会力量,积累人脉资源,使自己在心中逐步拥有三支无形的队伍。

  首先,向广处拓展,有一个关心新闻媒体的报料网

  记者采写新闻,“发现”比“挖掘”更重要。但要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对象,光靠一个人的视角和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记者平时要做有心人,每次采访都以自己的感情、作风和行动,在当地和当事人中留下良好印象,尽可能结识些朋友,播下友情的种子,为日后拓宽新闻线索渠道辅垫。切忌采访一处,忘却一个,人一走茶就凉,再次相见又成陌生人。

  因父母住在余姚市舜辰老年公寓,笔者在那里认识了不少人,就发展了不少通讯员或报料人。像“离体干部十年如一日照料病妻”“心灵手巧的银发老太”“余姚老兵重逢失联54年的战友”“老人们的‘贴心女儿’”等近十个稿件,都是公寓内的老人、工作人员及他们身边人提供的线索。这些原创新闻一经“发现”,就被宁波晚报、浙江卫视等媒体竞相报道。当事人的故事一时被传为美谈,在社会上传递了正能量,有的人因此被评上各类先进。

  可见,多交朋友,就多拥有一个通讯员或报料人,为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人物或事件打下了基础。曾获“中国创意品牌人物”荣誉称号的朱剑庆,对新闻报道既热衷又内行,他的报料让笔者受益匪浅。2016年7月,他与温岭“灭蚊大王”企业家自费远赴有“蚊子王国”之称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进行一场特殊的慰问活动。这是建军节的好题材:沿海发达地区居民向边疆军官赠送最需要的物资,帮助边防官兵缓解蚊虫困扰,坚定官兵戍边维稳、不辱戍边使命的决心。

  于是,在赴边防途中,笔者与朱剑庆昼夜保持联系,如随行采访。在他的帮助下,笔者当晚还连线了一位连长,并顺利写就短新闻《戍边战士为蚊所困热心市民万里驰援》,通过小切口小反映了军民一家亲的大主题。该文先后获得了2016年度浙江省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一等奖、宁波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三等奖。

  正是有了一批能够及时提供采访信息和素材的“千里眼”、“顺风耳”,让笔者如添了左膀右臂,新闻线索源源不断,稿件不怕别人抢发,质量也不断提高。

  其次,向业内请教,有一个能听到不同声音的审核阅读圈

  凡事有不同的认识属正常,不必感到奇怪和回避。新闻报道也一样,要坚持客观真实,兼听则明,最忌随意定论或定题作文、主观先行的浮躁虚夸。因此,记者宁可自找麻烦,多要找一些能持原则、秉正直、敢挑刺的业内人士发挥作用,要有一个能听到各方声音的审核阅读圈,请他们帮助审核阅读稿件,共同把关,以免失误。

  笔者每到一处采访,既找些领导、专家等权威人士采访,也会找普通的、工作认真负责的相关人员聊天,尽可能与上下打成一片,多加几个微信或QQ,以便采写稿子时随时互动,日后可以经常联系。

  比如,笔者采写《用笔墨“复活”临山十庵九庙》一文时,因临山十庵九庙大都不复存在,找当事人采访很困难,此书成书过程也十分艰难。在初稿写成后,笔者在向线索提供者审稿之际,也发给临山镇卫城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审稿,听取双方意见。最终综合他们的意见,再修改文章,报道就显得客观公正、全面精确,各方面反映都较满意。

  会议报道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果情况不熟悉,光听领导在台上讲,记者回来写稿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如果有文字功底强,尤其是爱较真的权威人士审稿把关,就可以“借力发挥”。

  去年底,我市被纳入全省11个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笔者在全市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上,首次获悉这一重大医改内容。但听了多个领导作的部署,有些内容一时还消化不了。回去匆忙整理市长讲话内容,成文后即送市府办审稿。由于审稿的同志也是新来的,增减了若干文字,还不放心,让笔者再看几遍。当晚已10时多,我将稿子又传给市卫计局副局长黄胜利审稿。他马上指出一处错字,一处漏字,还有一处提法上的不妥,从而避免了犯低级错误。

  自称是局里“啄木鸟”的黄胜利,不光医疗业务精通,还善写新闻稿件。平时,办公室的文件、材料有差错,他一眼就看出,当上局领导后也无官架子。遇上这样文字功底好、业务精、工作负责任的“审读员”,笔者三生有幸。

  再次,向纵深发掘,有一个能给予启智开慧的专家顾问群

  记者并非全能,新闻职业注定他在工作中碰到很多新生事物,就注定了他应该永远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当好学生。切忌“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不懂装懂,满足于一知半解。要虚心求教,尊重群众、能人、专家、学者和各类先进者及知识富有者。

  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原主任邵华江,为全市妇产科医疗救治及攻克疑难病例做出过杰出贡献。去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模奖章”后,宁波市总工会组织宁波媒体记者对他作了集体采访。笔者接到医院通知也赶了过去。

  采访时间很短,笔者没挖到新鲜内容。好在多次报道过邵主任,情况较熟悉,就对多年积累的素材进行梳理。提炼出《仁心仁术护航妇婴健康》总标题,下分四个小标题:“胆大心细,敢为生命担风险”“精勤不倦,当好修复生命的‘工匠’”“勇于探索,引进新技术造福患者”“善于传承,带出一支优秀专业团队”,将邵主任30多年来敬业工作的事迹作了详尽的报道。

  这篇2500字的大通讯一气呵成时,已是晚上23时半。没想到,邵主任次日凌晨2时10分就回复我:“写得太棒了……”,相比其他媒体点到为止的报道,他更满意笔者写得全面翔实。该报道刊出后,许多人向邵主任道喜。他又微信笔者:“记者的能量是无穷的,媒体的力量是无尽的。胡记者您写得这么棒的报道,给我增加了许多压力……”读者也向本报致电,肯定该报道很感人,希望报社今后多推出这样的好典型。该文后被《宁波工运》转载,让笔者得了意外之喜。

  这次典型报道的良好反响,得益于笔者多年来跑卫计专线,积累了大量人脉资源,建立了一批有新闻价值的专家库。这些全市顶尖的医护人员,既是笔者日常采访的对象,也是随时随地请教的对象。有了他们,笔者写稿不会出现重大偏差,还能向高处立意,放大典型报道的意义和价值;向深入处开掘,增强典型报道的厚重和影响,让读者爱看,产生共鸣,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多年的实践,让笔者体会到:自从有了上述三支队伍,自己的天地越来越宽了,身边脱俗的朋友多了,耳目更灵了,采访如走亲的情况出现多了,感到精神压力少了,工作成就感、幸福感多了。

  作者:余姚日报胡瑾中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