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记协 > 深入"走转改" > 业务交流 正文

以虔诚之“心”追寻“光明”之迹——《此心光明》摄制组贵州修文拍摄点滴

2016-11-09   宁波记协

  2016年10月18日,我作为宁波广电集团“知行合一重走阳明路”跨媒体行动(下面简称“重走阳明路”活动)媒体团的一员,跟随大部队从余姚王阳明故居参加完活动启动仪式后,乘飞机于当天晚间到达了王阳明悟道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

  王阳明生活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和孔子并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他创立的心学跨越时空的界限,影响着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知行合一”,在此背景下,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牵头,宁波广电集团为主组织实施了这次“重走阳明路”活动。由40余人组成的媒体团中聚集了宁波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媒种的精英。媒体人深化走转改,以“知行合一”为主题的跨媒体寻访活动,宁波广电在全国范围内是首家,如此大规模的融媒体新闻行动,在宁波也是首次。

  到达修文之后,我非常荣幸地加入了集团都市文体频道《江南话语》精品创优团队为这次活动派出的专题片摄制组,全程参与了电视专题片《此心光明·王阳明》(下面简称《此心光明》)在修文的拍摄。《江南话语》团队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领域声名显赫、战果辉煌,创作的作品曾18次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出于对王阳明的崇敬和对这次“重走阳明路”活动的重视,《江南话语》团队这次专门派出了曾经多次获得全国摄像奖金奖的资深摄像师钟志聪、曾经获得中国广电协会纪录片一等奖并连续三届获得宁波市专题片大赛最佳导演奖的美女编导邱艳以及勤奋上进的90后年轻副摄像张雪午组成摄制组,加上我,正好组成两男两女——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经典组合。

  说实在话,在进组之初,我一直心有戚戚,虽然此前自己有近20年的电视新闻从业经验,但是对专题片却是陌生的。所以,我在进组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钟老师要了《此心光明》的文稿,当晚就仔细通读了几遍。文稿是编导邱艳的心血之作,据她说,来之前她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翻阅大量的资料的同时向有关专家请教,光文稿就四易其稿了。这个留着齐眉刘海、披肩直发,第一眼看上去像个在读大学生的美女编导,其实在专题片领域已经深耕了十多年,而且硕果累累了。《此心光明》的文稿邱艳写得很文艺,对王阳明人生主要经历和成就叙述清晰详细,对心学中“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观点的描述比较精要简洁。在闲谈中,邱艳说到了她的担忧:首先王阳明是个悟道的圣贤,他的心学高深莫测,“言语道断”,圣贤之学岂可轻易言说?其次,王阳明是生活在500多年前的人,用现代电视手段来反映历史人物,视觉化呈现很困难,即便我们身处阳明悟道的玩易窝,也难以真实还原当时的情景。我很能理解邱艳的担忧,作为出生在余姚的圣贤,据说王阳明被列入《江南话语》团队的名人拍摄计划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出于慎重,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要知道,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等人都曾经是王阳明的“粉丝”。我们的近邻日本就靠王阳明的心学,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成功实现了明治维新,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度。圣贤不是吹出来的,是心灵修炼到达的境界决定的。王阳明,真的是很难拍啊!但这次集团要求《江南话语》团队契合“重走阳明路”活动,着手创作拍摄《此心光明》,也是一个大力宣传推广王阳明和“知行合一”观点的良机,所以我劝慰邱艳别太担忧,心学虽然是认识“本心”的智慧之学,但同时也是普世之学,对世间应事接物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现实价值非常高,所以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我们的电视专题片知道王阳明,知道王阳明的心学,那么我想这部片子的社会功效就应该已经达到了吧。

  人们形容贵州的气候是“天无三日晴”,果然。我们在修文一共拍摄了四天,头三天都是阴雨天。拍摄组携带了近70公斤重的大批设备器材,非常沉重。四天中,我们辗转于王阳明悟道的玩易窝、悟道后讲学的阳明洞(即龙冈书院)、修文境内山区进行拍摄,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共拍摄了400多分钟的视频素材。四天的拍摄实践让我对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流程、手法等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电视专题片创作的艰辛不易。摄制组三位同事精益求精、忘我敬业的专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并带动我一起投入到繁重的拍摄工作中。

  在拍摄过程中,80后编导邱艳起着统领的作用,不但负责撰写文稿,还要负责出拍摄思路,每个镜头的构思、构图、起落、画面影调、背景音乐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她来把握和确定,责任重大的同时也压力山大。70后钟老师作为主摄像师,专业经验丰富、基本功深厚,号称“人肉摇臂”。他要负责把编导的设想和构思变为实实在在的电视画面,每个镜头的推拉摇移都要提前预演多遍,在和编导商定后,然后在实际拍摄中再不厌其烦地操作N多遍,直到拍成编导满意的画面为止。如果编导不说“过”,就得一直拍下去,一条镜头拍个十几、二十遍都是常事。副摄像小张是身高一米九的90后小鲜肉,从业五年,前四年拍新闻,一年前刚刚从《讲大道》栏目调入《江南话语》团队,勤奋又肯吃苦。小伙子除了按照钟老师的要求完成部分比较简单的拍摄之外,每天还要负责所有机器设备开拍前的开箱装机、收工后的拆卸装箱以及布置灯光、人工布烟、洒水等大量的剧务。

  表面看上去,除了我这个管后勤的,编导邱艳好像是摄制组里最轻松的,每天主要是抱着一个小监视器指挥钟老师和小张取景拍镜头,其实不然。虽然我和邱艳是18号早上才刚刚认识,但是在修文拍摄的日子里,我们俩24小时都待在一起,真的可以算形影不离。每天在外面吹风淋雨地拍摄10多个小时之后,回到宾馆基本都是晚上9点了,邱艳还要和钟老师、小张一起把当天拍摄的镜头导入电脑,然后一起查看画面效果,商讨第二天的拍摄,有什么此前没有想到或者拍得不理想的,就要再安排时间返回原地重新拍摄,其中光王阳明悟道的玩易窝我们就来回拍了三趟。做完这些,回到房间简单洗漱一下,邱艳的工作还没结束,她还要写编导日记并且对照文稿对第二天的拍摄进行预想构思,每天都弄到半夜。我感觉做电视专题片对女性真的是很大的挑战,但是邱艳和我说,她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做电视专题,是真心地热爱这一行。虽然常常为了做好一个片子会日夜颠倒地过很长日子,等弄好了需要花好长时间恢复体力和正常作息,但是她依然乐此不疲。所以说爱好是促人进步的最大动力,难怪都市文体频道的王玮总监会把这个棘手的专题片交给邱艳负责了。

  钟志聪老师是我们摄制组的“定海神针”,作为频道中层干部的他,拍摄上的事情不必说了,应对一些特殊情况也是挥洒自如。到修文的第三天,我们驱车到修文境内的山区拍摄镜头,当天秋雨绵绵,给拍摄造成很大的困难,等我们完成所需画面,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一行5人(包括为我们开车的司机)连忙下山,因为下午还要接着赶到玩易窝补拍镜头,所以就近在山脚附近找了一家农家乐准备吃点中饭。没想到当时因为已经错过饭点,农家乐里只有男主人留守,要短时间里炒出一桌菜的确很有难度。这时候,我们的钟老师马上挽起袖子,亲自上灶,帮着男主人做起了菜,不一会儿就让我们一伙人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我们一边填着饥肠辘辘的肚子,一边感慨“金牌摄像”的本性原来是“居家好男人”。

  在我们去拍摄点工作的路途上,小张永远是负重最重的那个人。所以,虽然修文的最高气温只有十几度,我和邱艳都穿上了毛衣和冲锋衣,他永远都是穿着一件短袖T恤,还常常忙乎得冒汗。在我拍摄的工作照里,邱艳基本都是抱着监视器,钟老师基本手握摄像机,只有小张“工种”变化最多,一会儿在布置灯光,一会儿在人工布烟,一会儿又踩着箱子给岩壁洒水,身上短袖T恤的一半都被水淋湿了。。。。。。最有趣的一张照片里,小张在狠命地拉着一根手腕粗的树枝。当时,为了去掉这根挡住镜头的“障碍物”,小张不得不找了根绳子,绑在树枝上,从一边狠命地把树枝拉离镜头,在镜头拍摄的很长时间里,小张一直都在做“人肉秤砣”。

  我感觉在修文拍摄的四天真的很辛苦,电视专题片文学化叙事的特质,以及视觉化呈现的手法,使得编导、摄像们对画面所能呈现出来的意向性和精美度的追求已经达到了苛求的程度。在玩易窝,为了模拟王阳明悟道时的场景,仅拍摄从洞前一株藤蔓的前景摇到整个洞口的全景,钟老师就花了快二个小时。为了使画面更加灵动,富有禅意,我们背着水爬山到阳明洞,布好灯光,然后把洞里的钟乳石淋湿,耐心地等着水滴一滴一滴地滴下来,拍进镜头。在阳明文化园“心即理”的石碑前,为了拍好这三个字在水中的倒影,小张趴在冰冷的石板上,一遍遍用手持小型摄像机拍摄了近一个小时,起来之后石板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形。。。。。。邱艳对我说,别看我们在修文拍了400多分钟的视频素材,其实真正能到片子里的可能只有3、4分钟。

  在修文每晚的“卧谈会”上,我和邱艳提到圣贤王阳明和他的心学,都是怀着虔诚而崇敬的心。记得在读王阳明传记的时候,最打动我的是王阳明在江西临终前,他的弟子问他有何遗言,王阳明说的那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拨开一切烦恼和执着的“乌云”,见到本心的“光明”,从凡夫而成圣贤,是王阳明通过亲身的修炼达到的境界,人生短暂,但光明永恒。邱艳说,专题片的文稿她回去还要精修,并且请专家进行论证修改,唯恐不能准确传达心学的思想精华,谬传圣人学说。听了她的话,我不由得想起在阳明洞旁边何陋轩中看到的一幅碑刻,上面刻着王阳明的诗文,其中有一句:勿忧文辞之不富,惟虑此心之未纯。集团这次举全体之力打造的“重走阳明路”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寻访王阳明一生中重要纪念地的历史遗存,寻找和发现真实丰满的王阳明,阐释阳明精神,讲述阳明故事,揭示“知行合一”的当代价值。所以,把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宣传推广给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心学而受益,应该是包括《此心光明》摄制组在内的所有参加这次“重走阳明路”活动的媒体人的共同愿望。虽然很遗憾,我们还没能见到“本心光明”,但也很庆幸,我们有机会以此虔诚之心为使更多的人知晓、了解“本心光明”的途径而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宁波广电集团总编室 叶菲)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