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基层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记协 > 深入"走转改" > 记者在基层 正文

抗击台风 我们是勇敢的“追风人”

2016-10-10   宁波记协

  每次台风来临,都是记者最拼的时刻,也是最具挑战的时刻:狂风肆虐、暴雨来袭,城市漫水、交通受阻……新闻记者成为了“追风人”:哪里受灾严重,哪里急需救助,哪里的干群在奋不顾身排涝抢险,哪里就有我们记者的身影,力争第一时间把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台风来临之前和登陆之后,期间的36小时,是最紧张的时刻,也是最严峻的挑战。14号台风“莫兰蒂”来势汹汹,带来的降雨量远超预期,造成我市部分地区严重内涝。9月16日一早,本报中断中秋休假,全体采编人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值班总编遥控指挥,10多路记者分赴各镇(街道)、各部门抗台一线,2名记者驻守市三防办值班,了解台风造成的影响以及救灾情况。奉化新闻网随即启动抗击台风“莫兰蒂”的手机端新闻直播,及时发布从前方传来的最新抗台信息。

  狂风暴雨中,记者们和时间“赛跑”,向自己发起挑战。他们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区域,见证干群积极排除暴雨造成的险情的场面,记录下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时间紧、任务急,采访过后他们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输入成文,发回总部;暴雨过后,他们仍在现场,积极报道灾后的秩序恢复和生产自救。采访当中,有的记者为了赶稿子顾不上准点吃饭;山路塌方、东江溢流……摄影记者为直击现场记录感动,持续作战拍摄第一手画面。《“清道夫”奋战中秋不眠夜》、《“暴雨倾盆,但有我们在!”/西坞上演爱心接力受伤群众就医》、《台风夜民警冒雨搜救走失老人》……为记录那些台风中干群抗击“莫兰蒂”的动人场景和感人事迹,他们冒雨涉水不言苦,白天黑夜连轴转。

  采访中心虽然是一支年轻的团队,以年轻人居多,但在这次抗击台风“莫兰蒂”的战斗中,却展现了较高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职业精神。作为采访中心的老同志,徐华良同志从接到任务起,就立即投入防台抗台工作,留守市防指随时了解防台抗台信息的间隙,又马不停蹄地冒雨赶往市气象台了解台风动向和发展趋势,到涉农部门了解全市受灾情况。台风期间他一个人就赶写了10多篇稿件,发挥了一个老新闻人的表率作用。跟随市领导深入基层的记者许犇,一早出门接连跑了西坞、溪口、萧王庙等多个镇(街道)和水库,亲历了领导指导救援工作、抗台一线干部积极救援、安抚群众情绪的场景。9月16日上午,当许犇来到受灾严重的西坞街道王家汇村附近,卡车行驶一段距离后,发现前面的积水已有五六十厘米深,他就下车涉水走向王家汇村,站在村口完成采访,返回途中还险些掉入深沟。重返记者岗位不久,就遇上抗台采访的沈珞,及时调整状态,积极联系大堰镇、锦屏街道、建设部门,挖掘新闻亮点,采写了多篇内容详实、现场感强的报道。几名新记者,也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采访中,采写市民出行、“菜篮子”供应这类服务性强的报道,得到了锻炼,展示了形象。往年都是在电视镜头里看见记者在台风中冒雨采访的场景,入了记者这个行业后,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时刻紧绷着神经,准备随时接受命令出门做采访——这是很多新记者的心声,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抗台报道经历,不单是职业素养和技能的锻炼,更让他们加深了对新闻事业的理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天没亮,就开车出门,没做记者时,哪里有积水就避开哪里,做了记者后,哪里有灾情就往哪里赶……”记者陈培芳说,抗台采访更让她感受到了奋战在抗台一线的各行业人的伟大和艰辛。

  与一线记者一样,其他新闻采编人员也都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履行着新闻传播的重要职责。在这场抗台报道中,微信工作群里异常活跃,这里变成了“新闻中央厨房”,文字、图片、视频,前方记者发来的报道源源不断,微信、新闻网不断更新,发布最新台风信息、抗台动态,传递权威资讯。9月16日至19日,报纸推出6个抗台报道版面,图文报道50余篇(张),其中,“特别报道”专版3个;奉化新闻网的手机端直播,点击量达9.8万次,有效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圆满完成了本次防台抗台宣传报道。(奉化日报鲍凤霞)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