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6-08-22 宁波记协
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来到宁波,向大家汇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些初步体会,谈一谈对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粗浅看法。我主要汇报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加快融合发展的紧迫感
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纲领性文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职责使命、根本要求、实施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要创新理论、内容、载体、形势、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对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媒体融合发展这一课题提出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标志。总书记十分关怀主流媒体的发展,十分关怀媒体融合发展,就媒体融合发展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2014年8月1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坚持先进技术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能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总书记特别强调了遵循规律,以及强调了我们如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2015年12月25日,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时,又强调了融合发展问题。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总书记强调,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运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2·19”讲话中,总书记指出,新媒体发展也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机遇。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交流的新渠道。总书记强调,近几年,新闻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发展还不平衡。有的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只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简单嫁接,“左手一几鸡,右手一只鸭”,没有实现融合。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4.19”讲话中,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了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出了我们如何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重点,把这些重要讲话学好,就可以认清为什么要发展新媒体、如何发展新媒体、重点应该抓什么等问题。
云山、奇葆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对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作了一系列指示。2014年4月14日,奇葆同志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上讲,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发扬攻坚破难精神,形成适合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要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融合发展。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我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概括成四组关键词。第一组关键词,新机遇新阵地新渠道,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建设新阵地,使之真正成为新渠道。第二组关键词,强化互联网思维,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用互联网理念对待融合发展。第三组关键词,一体化融合发展,这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第四组关键词,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这是推动这项工作的基本抓手,要围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展开相关工作。
通过学习,我的体会是,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非常深刻、非常全面,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专业性也很强,切中要害,点中要穴。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深入,将进一步证明总书记重要讲话内涵的深刻性、科学性。
中央强调融合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党和国家对世界传播格局和媒体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一个重大决策。
融合发展是依照规律、实现长期战略的决策,其核心是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我们的传播能力,而不是谁吃掉谁,谁代替谁的问题。我们要深刻把握规律、推动深度融合,实现长期发展。
二、客观认识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强积极运用新媒体的主动性
首先,要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就是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促进了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以及人际关系扁平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等,这些“化”的主要标志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要正确认识互联网。互联网的先进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拒绝性。互联网使信息生产、传播、分享的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互联网减少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需求和供给可以直接对接。
互联网改变着信息传播模式。第一,大众传播由一点到多点的传播,变为多点到多点的传播;第二,大众传播由单向传播,变为互动传播和交互传播;第三,传播主体多样化,过去的大众传播主体是专业的,传播资源是垄断的,现在人人可以成为传播者,大众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第四,过去的传播形态是可以细分的,比如说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分众传播等,现在互联网融合了所有传播形态。
社交网络加速了传播模式的演变。越来越多的大众传播靠人际传播实现。在社交媒体上有两种传播形态,一种是弱关系、强传播,另一种是强关系、弱传播。我认为,发展到今天,“社交媒体”这个词已经不能涵盖它的内涵,用“社会化媒体”的说法更适合。
信息传播的跨平台趋势日益明显。过去,报纸是报纸、电视是电视、电台是电台、短信是短信。由于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无论什么形态的信息,都可以跨终端、跨平台传播。
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改变了信息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去是把信息推送给人,现在是人去选择信息。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阶层、地域、职业等方面的限制,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扁平化了。
网络发展趋势是移动网络、智能终端、平台服务。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一是泛在化。人与人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都会因为信息网络的发展而更加紧密;二是智能化。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和运用,服务将越来越智能化,针对个人偏好提供服务;三是个性化。当获取成本越来越低时,面对信息泛滥的情形,只有个性化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受众。
人类传播史上有三次重要的媒介革命。第一次是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是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发展,第三次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新技术、传播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新技术催生了新媒介,新媒介构建新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形态。信息系统很重要,因为人的行为和思维是受信息支配的。信息系统发生混乱,社会生活也会发生混乱。
谈一谈“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关键是三个理念——开放、协作、创新。互联网的技术架构是开放的,它构成了全球一体的开放信息体系。讲开放,更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事物。互联网是很重要的协作平台。我们经常使用的“百度知道”,人们可以在上面提任何问题,一定会有人帮你回答,这就是协作。协作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一台计算机一个人操作,效率是1。如果两台计算机连在一起,两人协作,效率就可能是1+1>2。如果四台计算机连在一起,协作效率就更高。创新是互联网的生命力所在,要不断创新,不创新就会落后。
三、对媒体融合发展几个基本问题的看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变化的概念。这几年,有的认为微博、微信、客户端才是新媒体,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新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变化概念,在变化的过程中,任何一种媒介都是不可替代的。现在的传统媒体已经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媒体,已是一种新型的传统媒体、新型的媒体单位。不能只把新媒介看成是有生命力的,任何一种媒介都有生存的价值,都有传播的活力。
不同媒介的传播方式、受众对象不同,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传统媒体应在巩固现有传播渠道的前提下,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通过融合拓展传播渠道、延伸传播空间,提升品牌价值,成为新型主流媒体。
核心竞争力。新媒体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传播的载体和形态。互联网渠道使用了大量传统媒体的资源,这说明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不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是抢占舆论新阵地、拓宽舆论引导新渠道。传播渠道越发展,人们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就越高。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竞争力是品牌价值和信息品质,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要保持自己品牌和信息内容的品质,这样才能凸显核心竞争力。
人才与技术。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需要具备综合技能的人才。传统媒体人才转型到新媒体,培养难度并不大,只要克服技术恐慌,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人才都可以进入新媒体。占领新媒体阵地,并不需要人人都成为技术人员,能够熟练运用技术就行。一般的媒体人,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熟练掌握目前流行的应用软件和服务。我们是做应用,不是要去创造技术,所以传统媒体人员要克服对技术的畏难情绪。要认清一个问题,拥有技术与使用技术是两码事。对传统媒体而言,使用技术的重要性大于拥有技术。只要善于利用社会化服务,就能走使用最新技术的捷径。
内容开发。信息产品要受欢迎,就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产品意识。生产信息产品时,要适应形态、渠道的变化,以适应碎片化传播、提供专业化服务、培育信息品牌为基本方向。要深度加工多媒体产品,形成系列信息产品,用各种新媒体渠道和平台传播。二是强化差异化意识。传统媒体要根据各自的特色差异化发展,通过项目设置、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引导,推动差异化发展,包括本土化信息品牌和服务的打造。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强化用户意识,淡化受众意识,研发服务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实用信息,增强产品吸引力。
机制建设。机制的核心问题是一体化。我有一个观点供参考,融合发展关键是生产要素的融合,也就是说,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淡化什么是新媒介、什么是旧媒介,更多地强调生产、传播过程的一体化。
我研究了其他国家主流媒体,研究他们如何适应信息传播碎片化、网络移动化、终端智能化的趋势。做法有四个,第一个作法,建立统一的采编平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员都在一个平台上,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界限,打通所有的资源,完全实行共享。在媒体集团里,几乎拥有一切媒介手段,没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分。第二个做法,主动为社交媒体提供内容。把社交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和新的广告平台,建立专门团队,推送适用于社交媒体的内容。第三个做法,实行一体化运营,包括广告一体化,来节约媒体运行的成本。第四个做法,尝试新的收费模式。主要包括销售、印刷电子版、提供数字产品的有偿定制等等,像《纽约时报》电子版已经超过了传统印刷。
四、对推进融合发展的实践体会
坚定不移整合资源。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也是全国最大的全媒体集团、最大的报刊集团,既面向国内用户又面向国外用户,既直接为中央服务也为民众服务。新华社介入新媒体领域是比较早的,较早建了国中网,后来又建立了第一个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华网,1997年开始建设新华网。
近年来,面对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华社很多单位都做“两微一端”,形成了小、弱、散的局面,这是很多新闻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年以来,砍小、治散、治弱,清理新媒体账号和客户端,集中全社资源做好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成效十分显著。
着力自有平台建设。新华社在做新媒体时,主要围绕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其他账号都与这两个平台呼应,为扩大这两个平台的影响力存在,同时也为这两大平台的报道做引导、深化。新华社客户端下载量已突破1.4亿,每天活跃用户超过1500万,页面浏览量超过1.5亿。
增强独特竞争能力。没有独特性就没有生存的必要性,更没有发展的必然性。怎样才具有独特性,我认为,要发展本土化服务。宁波上千万人口,如果建一个平台,上百万人经常使用,那么这个平台的作用、价值就很大。本土化就是全国化、国际化。对地方媒体来讲,要增强本土化意识,有了本土化意识才有独特性,才有生存的必要性。
以技术为引领人才为核心。对新华社来讲,蔡名照社长提出,要以技术为引领。媒体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只有做到技术引领,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才有竞争力。人才是核心,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太自高自大。要找对领头人,领头人一定要热爱我们的事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要有善于利用社会化资源的人才;要从体制内发现和吸收人才,面向社会吸引人才。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紧紧围绕主业,不能什么业务都做。要想清楚,我们的主业到底是什么。要评估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哪些方面我们能够做好。要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只要具有专业性和特色,就能够生存发展。
就汇报这些,有些方面还粗浅,请大家批评指正,尤其是一些看法和做法,供内部参考。谢谢大家!
(作者刘正荣为新华社秘书长,本文根据2016年5月9日上午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