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记协 >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 媒体人故事 正文

情怀和责任,是最好的新闻报道

2016-08-22   宁波记协

  从电视到网络,我一直都在新闻报道的一线。最开始的八年,在民生新闻一线,面对最多的,是各类民生琐事、投诉纠纷,有些时候会问自己:我做的是新闻吗?可细细回想,这些年,我那些引以为傲的新闻报道,都源自这些点滴民生。我们这次的主题是“坚持新闻理想肩负职责使命”。我想说,情怀和责任,就是最好的新闻报道。

  情怀在哪里?用一双理性客观的眼,一颗感性正直的心,去呈现社会百态!

  《1818黄金眼》热线平台每天接的电话量在4000左右,可能是几个城市的市长热线总和,其中大部分是老百姓需要帮忙的投诉。很多的报道,都是从这些民生诉求里发酵出来的,而这些新闻报道,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蒙牛”2007杭州寻亲大会》,获得2007省新闻一等奖,之所以有这个活动,是因为很多人打进电话来寻人。我和我的同事们跑到了内蒙草原、河南大山,去帮助40多年前被送走的浙江籍孤儿,寻找他们思念了近半个世纪的亲人。《紧急寻找三个离家出走的孩子》,获得省新闻奖栏目编排一等奖。其实就源自一个小求助,我们打破节目常规编排,开着直播车在杭州转了整整一天,最终在一家黑网吧里找到了这三个孩子,家长握着我们的手泪流满脸。

  记者的眼睛,是发现美的眼睛,并且还要传递这份美。比如,2011年的《北林垟山民的专属司机》,在那年初春,我和坚守大山的公交车司机老刘一起,在温州瓯海的“小西藏”里,每天凌晨4点起床,讲述了这名好司机的感人事迹。很多观众说被感动了,其实是我被老刘感动了。

  责任在哪里?以怀揣新闻理想奋力前行的报道,去助力普通人的小梦想!

  《“彩虹计划”大型公益助学结对大会》,今年第十年了,帮助了近三万名彩虹学子,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

  做记者的这些年,接到过很多电话,收到过很多封信,其中有一半,都和彩虹计划有关。记得有一次接起来是一位中年女子的声音,很激动,说电话终于打通了,然后自我介绍说是丽水莲都区大山里一个孩子的亲戚,报完名字,停了很久。再传来的声音,带着哭腔,连续几声的感谢之后,跟我汇报起了孩子的情况,这是一个普通的大山里的贫困学生,这几句汇报的话,都是精心准备过的,应该是写在纸上然后念的。念完之后说,孩子爸爸去世了,只有一个妈妈,妈妈不会说普通话,要她转告我们,一定让孩子好好读书,以后来杭州感谢你们电视台!整个电话,我鼻子都是酸酸的,不知道回应什么好,只能一直说着不用谢,没关系,让孩子好好的。我已经算不清,这是我们员工捐款资助的第几个孩子。

  每个彩虹计划的记者,受助学生,爱心人士,都是故事。每一年,每一路记者都要在大山里蹲点至少半个月以上,去真正走进和纪录这些大山里寒门学子的故事,我在一线走访时,睡过采访车,地板,帐篷,在黑漆漆的夜里,舀冰冰冷的溪水洗脸,10年了,新一代的彩虹记者,还是这么坚持着。每次采访大山里的孩子,听着他们的坚强勇敢,励志向上,镜头后面的我们,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几年后再次回访他们,在社会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下,孩子们一个个都茁壮长大了,腼腆地叫我们一声姐姐,眼泪又止不住下来了。这就是把我们的情怀化作了责任,去助力这一个个孩子读书的梦想,而这背后,我们在帮助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每次想到这些,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无比有意义。

  最为难得的,是通过媒体这个平台,凝聚成了一群最美浙江人。杭州60多岁的低保户姜大伯,每年都来参加彩虹计划,把捡了一年可乐瓶换来的几百块钱,塞到孩子们的手里。记得大伯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说他要谢谢我们,因为其实我们也助力了他去实现他人生价值的梦想。

  回想起这些报道的采访经历,至今仍旧会觉得激情澎湃。现在我们都讲媒体融合,运用新媒体的平台,去做宣传报道,我想,这股情怀和这份责任更不能丢。

  在媒体融合的春风里,准确发声,引导网络舆情。

  在14年11月份到新蓝网之前,有一则报道,对我影响特别大。2013年10月,台风“菲特”给余姚带来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水灾。当时,让无数人关注余姚求助的,就是微博。针对微博上出现的一片求助声,我和原先频道的同事们第一时间调整报道方向,开始独家关注余姚洪水灾情,并调派在温州抗台一线的卫星车直播车于当天中午返回,挺进了余姚。通过及时的微博更新和多篇卫星连线报道,使余姚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将全省的救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灾情最严重的余姚。

  面对如此大的灾情,我们很困惑。这个时候,媒体人应该做什么?面上的灾情?动态的救援工作?还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事迹?这些是常规动作,是应该有的有所为,可还有呢?媒体应该更深入地“大有所为”。水灾的第二天晚上,一条可怕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迅速蔓延:余姚受灾最重的陆埠镇,陆埠水库已经溃坝,下游姚江的水位会暴增,对于很对乡镇乃至整个余姚都是灭顶之灾。

  这是谣言?还是实情?这个时候,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承担起揭示真相的责任。可大家都知道,那时候要进入余姚很难,挺近陆埠镇更难,再到里面的陆埠水库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水灾的第三天一早,我们率先启用航拍直升机,在余姚市区艰难起飞航拍受灾情况,之后我们不愿停止脚步,从汽车,到涉水步行,到租借小木船,航拍小组坚决向陆埠进发。因为陆埠水库的安全,是老百姓最需要求证的真相,这对于整个救援至关重要。而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电视画面,最真实的画面。大约在前后四拨当地人的带领下,航拍小组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能到达最靠近水库的位置,艰难起飞。

  这段直播结束后,很多人都在我们微博上留言:“有图有真相,负责任的媒体,给我们传递了最需要的信息”,“看着平静的水库,我第一次流下了眼泪,水库安全,余姚挺住”,“这段画面,是所有余姚灾情报道中最最最有意义的”……余姚水利等部门也在第一时间表示感谢,因为这段航拍画面,彻底释放了那两天他们一直承受着的舆论压力,为整个救援工作的有序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场舆情突击战中,我们充当了侦查员的角色,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负面的流言自然地消亡。在全媒体时代,需要这样的报道,去给予网民正确的解答,发出权威媒体的权威声音。现在想来,也是这篇报道,让我在面对离开自己熟悉的电视,转型到网络时,几乎没有什么退缩。

  在去年“灿鸿”来袭时,我继续了2013年的这个思路,在和电视并机直播时,根据网络上各种声音,随时切回我们的网络演播室进行直播。有一个小插曲,在之前一次跟夏书记汇报的时候我也提了,夏书记在现场就点到这事有意义,后来葛部长在一次会议上,也特别又提了这事。我们那次直播中,有舟山的网友突然发问质疑,救援力量不重视登陆点舟山。我们的网络直播第一时间连线了在舟山的两路记者,通过微信视频对话,传递了舟山各部门在一线救援的画面,网友第一时间在网上道歉。

  台风离去,新蓝网并没有停止关注。“灿鸿”给浙江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如何挽救损失成为灾后关注的焦点。前方的记者都很年轻,看到农户受灾,有个90后女记者哭了,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帮她刚刚采访过的一户桃农卖桃子。于是我们联合浙江之声、好易购,启动了桃子义卖,卖了10万多块钱,最远的客户,竟是山东的,桃子快递不了,山东的那位网友还挺伤心。我想,这是年轻的网络记者,用自己的能力,在最好地表达自己的媒体情怀。有情怀,也有责任,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农业险在救灾中面临尴尬困境,于是深度蹲点调查,历时三个多月追踪采访多户灾农。最终统计数据出炉,“灿鸿”造成全省农业损失37.8亿元,但最终农险理赔只有0.68亿元,相当于只挽回了1.8%的损失。此时,我们推出了长篇调查类报道《“灿鸿”掀开农险之囧?》,和相关部门一起共谋农险破囧之道。

  媒体融合,全媒体报道,都是形式,内容从来都是走心的。所以,始终坚持我们初入这个行业的情怀和责任感,可以发现更多有意义的新闻点,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好新闻。

  作者:浙江广电集团新蓝网新闻中心主任余云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