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故事,让上亿网友动容
2024-10-21 宁波记协
一次初春深夜的随机采访,宁波广电集团记者邵亦琛结识了“的哥”姚师傅。邵亦琛真诚友好的态度,让姚师傅将深埋心中20多年的往事娓娓道来。视频收获过亿流量,许多网友感动落泪。
邵亦琛分享见闻思考,什么样的故事,让上亿网友动容?
半年前,我们策划了“深夜宁波”系列短视频,我的采访时间也变成了零点到凌晨三点。深夜,是大多数人睡觉的时间,但也有一部分人仍然在外,可能在打拼、可能在散心、可能在等待……
无论如何,他们都拥有我们在白天看不到的故事。
当时针走到零点,我和搭档就去往宁波的大街小巷。我们采访过外卖小哥、代驾师傅、护士、保洁员、夜宵店老板……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位“宁波的哥”姚师傅。
(一)
那是今年初春的一个深夜,宁波东裕夜市热闹非凡,出租车队伍一直排到路口,我们敲开了一辆出租车的窗户。
“师傅您好,您贵姓啊?今年多大年纪?开夜班多久了……”
“我姓姚,今年52咯。开夜班七八年了,一年就休息两天。”
“这么拼,那老婆会不会担心你的身体啊?”
“那肯定会啊。”
“老婆孩子都在宁波吗?”
“……对,都在,都在这儿。”
……
10分钟过去,我原以为这次采访就要在这些常规的问答中结束,但当我多问了几个关于家人的问题时,姚师傅的表情有些僵硬。
或许先前的聊天也让他对我们有了一点点的信任,又或许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他开始有些哽咽:
“我跟你们说实话吧,我孩子的妈妈在她27岁那年就去世了,那年我们的儿子3岁、女儿7岁。现在他们都成家了。”
……
毫无心理准备的我听到这样的故事,一时间五味杂陈,不知该作何反应,僵在原地。
“叮咚!”姚师傅的手机弹出了平台接单提醒。
“哎呦接了个单,7.3公里,是个好单。谢谢你们,是你们给我带来的运气!”说着他立马出发了。
我没留下他的联系方式,但记下了车牌,说不定以后会有联系。
(二)
我没想到,姚师傅讲述自家故事的短视频发布后,大量网友在评论区留言——
“她走了,他还记得她,而不是找个人代替她。”
“他是伟大的父亲,有责任担当的好男人。”
“他左手无名指上竟然还戴着婚戒!”
……
我想,姚师傅看到这些评论应该会很高兴。我根据先前记下的车牌,联系到他所在的出租车公司,最后在了解姚师傅的采访意愿后,我们终于和他通上电话。
我把这个视频转发给姚师傅后,他很快在评论区中感谢大家,网友纷纷在他个人主页上留言。除了鼓励与祝福,还有网友@姚师傅,说在视频中看到他的出租车尾灯坏了,让他赶紧去修。还有学医的网友发现视频里的姚师傅脸色不太好,提醒他定期体检……上万条评论看得我心头暖洋洋的。
视频发布当晚,流量已经破亿。如此巨大的流量与关注,我有点措手不及。
思前想后,我决定再次联系姚师傅。
(三)
他告诉我们,这些天他几乎都没怎么睡,突如其来的关注让他感觉不真实。他感谢了我们。
“这是我第一次感知到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是值得被认可的。”
5月6日傍晚,征得姚师傅同意后,我们来到他家。屋子不大,但胜在干净整洁。
我发现姚师傅有些心不在焉。问了才知道,他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让我们来家里。“你看我这房子,是不是看起来还挺好的。所以我就怕,怕有些人说我故意卖惨。”姚师傅说,“但你知道,我这个房子再好,一砖一瓦也都是我自己挣来的,那时候每天开十五六个小时的车。”
姚师傅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我们尽量压缩了姚师傅在家中的画面,在获得姚师傅的允许后,视频发布。没过多久,姚师傅担心的评论还是出现了,但没想到,率先坐不住的是成百上千的网友。
他们替姚师傅强有力地回应了所有的质疑。这一刻让我明白,最真实的人,一定有人懂。
姚师傅早已把我们当成了朋友,晚饭后,我们出发去他车里,一路边走边聊。他和我们聊妻子是校花,聊妻子病逝后他看着孩子们熟睡的面庞流泪,聊曾经没忍住打了女儿一次至今懊悔不已……
慢慢地,我们不再提问,他也似乎不仅仅是在对我们说,而是在对自己倾诉,倾诉这些他原本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启齿的心里话。他说如果梦到妻子,他好想在她面前好好哭一场,对她说:“你看,20多年了,我把两个孩子照顾得还可以吧,可能比有些夫妻都在的还要好吧……”讲到此处,他泣不成声。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听着,接纳他的哭泣,接纳他的脆弱,接纳他的全部情绪。那一刻,我想起一位网友的评论:他的眼泪,一半是怀念妻子,一半是感谢自己——重担压身,却从未放弃。
(四)
第二次采访的视频制作完毕,我发给姚师傅看,没想到他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把视频的背景音乐换成老婆以前最喜欢的那首小虎队的《再见》,他想给自己留个纪念。
后面两期视频我们并没有紧跟第一期视频播发,我们想保护“宁波的哥”姚师傅,守护这份纯粹,守护这份朴实的真善美。
十多天后的“520”,姚师傅和妻子的故事播发,我们认为,他的故事正是对爱情最好的诠释。有关姚师傅的视频,全网最终播放量突破14亿,点赞量超过1000万次,更让人感动的,是字字真切的500多万条网友评论。
后来不断有人跟我说:“哇,14亿的流量,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是啊,这何尝不是我要去好好思考的问题呢?在采访现场,姚师傅失声痛哭的时候我也流泪了,而在评论区,网友们甚至以“我在XX哭了”盖楼接龙……
融媒时代,大屏转向小屏、横屏转向竖屏,传播载体变了,但传播的内容呢?在父母那个年代,《东方时空》家喻户晓,其中有个栏目叫“百姓故事”,主题词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今天,我们的“深夜宁波”也在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并且有更多的老百姓与故事里的老百姓相遇,在评论和转发中分享着类似的经历与感受。
我想这14亿的流量,意味着这是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依然迫切需要的故事,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共鸣点,是心之所向。
翻看姚师傅视频的评论时,我有一个感触:以前,我们似乎是把故事讲给一群人听,而新媒体时代,我强烈地感受到,听我们讲故事的不是“一群人”,而是“每一个人”,这每一个人都拥有姓名,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每一个人就是你,就是我。
所以,我想好好地和这每一个人相遇,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和他们相遇,同频共振、相互温暖、自由释放,带着从中汲取的力量再去创造每一个人新的故事。
多好啊,这样一个“天涯若比邻”的时代。
因此,我会继续搭好这座“相遇”的桥梁,认认真真地讲好这一个个来自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滚烫的中国故事。
(邵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