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闻界电子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宁波记协  >  宁波新闻界电子版

无独家线索时代如何做出独家角度----以近两年宁波晚报重大主题报道为例

2019-05-09  宁波记协

  一条好线索一出现,立即就被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传播出来,各大媒体几乎同时都获知消息……近年来,互联网将新闻工作者带入了一个无独家线索的时代,也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道新命题:在无独家新闻时代如何做出独家角度?近两年来,宁波晚报积极探索重大主题报道公共线索独家角度,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立意预见新方向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立意占有极重的分量,一件文学作品能不能成为传世佳作,往往就取决于立意。新闻写作也是如此,同样的题材,立意高低决定着成败。

  宁波晚报刊出的消息《象山县“村民说事”助推乡村振兴》获得了2017年度浙江新闻一等奖。再次回望采写这篇稿件的过程,可以说将报道主题定位为“村民说事”助推乡村振兴是稿件成功的一半。

  2017年冬天,我们得知辽宁省政府等多家单位前来宁波象山县学习“村民说事”的经验时,立即产生一个疑问:一个县的基层治理经验为何能引来这些“高规格”单位的学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立即前往象山县采访。我们实地走访了象山县多个村子后发现,“村民说事”这一制度破解了许多乡村矛盾,让村民敞开了心扉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我们将大量素材归纳总结后,得出了“象山县‘村民说事’助推乡村振兴”的结论。

  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名称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一号文件的重大政策导向如果融入到2018年刊发的稿件当中,实属平常。但我们在2017年12月刊出的这篇稿件中就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可以说立意前瞻,把握住了乡村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采访更加接地气

  互联网时代,记者的好多采访可以通过微信互动等方式进行,记者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到基层去得越来越少,采访的深度大打折扣。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哪个媒体的记者能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深入一线,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观察感知时代,就会使作品有不同寻常的角度和特色。

  2017年9月12日,宁波晚报刊出了迎接十九大报道《第一部党章的“神秘守护人”是宁波人张人亚》。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之后,宁波晚报记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注意到,在听讲解员介绍张人亚保护下来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他对讲解员说:“很珍贵,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后来怎么样?”当他听讲解员说到张人亚在苏区病逝的事后,神色凝重。我们意识到是和宁波相关的大新闻,立即前往中共一大、二大会址采访并发出稿件,在稿件中大胆提出了“总书记之问引出红色传奇故事”,随后通过报纸发动市民提供张人亚的线索。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的记者团队根据线索先后赴上海、宁波北仑、安徽芜湖、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采访,还原了张人亚初心印迹,共发表张人亚相关的报道18篇,最后一篇发表于张人亚病逝85周年纪念日,这是对张人亚的纪念,也是对“总书记之问”的作答。

  可以说,《总书记之问引出红色传奇》系列报道以扎实的采访取胜的。作品素材是记者奔波五座城市采访而来,采访对象多是党史工作者和张人亚后人,获得的信息全面而权威。正是通过重走张人亚的革命路挖掘故事,记者观察了祖国的巨变,在稿件中特别留意寻访地的今昔对比,往往寥寥几句话,就让读者深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对革命先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也正是这种扎实的采访,也使《总书记之问引出红色传奇故事》获得了2017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

  素材广度助推作品深度

  经济报道和社会治理经验报道都是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内容,但在表现方式上,两者有着不同。经济报道时在体现先进经验的成效往往可以通过数据等加以呈现,而社会治理的成效,由于很难量化,成为了记者遇到的普遍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的体会是:采访面广了,作品的角度也就新了,终会助推作品深度,使作品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

  在《象山县“村民说事”助推乡村振兴》这篇稿件的采访中,我们的团队不断扩大采访面,甚至采访了一些看起来没有多大必要的部门和单位。在象山县,我们走访了多个村镇,采访了村干部、村民,了解了“村民说事”制度的来龙去脉,目睹了村民说事的现场实况,聆听了村民们对“村民说事”制度的评价。接下来的难点在于,如何以点带面将“‘村民说事’助推乡村振兴”主题表现出来。为此,我们扩大的采访面,将采访范围由村延伸到了镇,延伸到了职能部门和县委县政府,进而延伸到了专家学者。我们从象山县委组织部获得了极其权威的数据“‘村民说事’让象山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满意度从2010年的91.2%上升到今年的95.2%”;从象山县委宣传部获得了当年该县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信息……正是这一系理深度采访,使这篇消息有了厚度,使“村民说事”的成效一目了然, 也使“‘村民说事’助推乡村振兴”这一文章主题有了强有力的事实支撑。

  老题材中寻找新亮点

  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人和事,往往积淀了很多年,先进性很全面,很多已经为所知。如何从找到亮点,就需要记者抛弃面面俱到,只展现其中最富有年度特征的亮点,这样也等于找到了新角度。

  2016年12月28日,第五届浙江慈善奖颁奖大会在杭州举行,我们得知“红领之家”获得志愿服务奖,立即联系上了其负责人陈军浩,了解到2016年,“红领之家”可谓好事连连:12月7日,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陈训秋在“红领之家”考察,认为它“让社区矫正人员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同,这对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意义深远”; 2016年10月初在第24届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上获国际社区矫正协会会长安妮点赞。

  “红领之家”已经被多个媒体写过,大多将主题定位于“党员奉献志愿服务化”,我们意识到“红领之家”远非“党员奉献志愿服务化”这一主题所能承载,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社区矫正“去标签”模式处于国际先进地位,这一模式体现了中国司法的温情,是对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权问题说三道四的有力回击。于是深入采访,先将主题提升到了“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化”,接着又提升到了“社区矫正去标签化”,使主题更加新颖、厚重和接近核心。最后,以“红领之家”为题材的作品《司法的中国温度以》最后获得了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合并同类项让作品条理清晰

  人常说: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写作也是这样,要舍得放弃已经采访到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素材,不仅要毫不犹豫地将和主题无关的题材舍弃,而且还要对素材进行合并同类项,再好的素材,也要优中选优,同类只用最合适的那一个。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到,宁波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古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的“活化石”。2017年6月1日,宁波晚报推出了“寻访一带一路上的宁波活化石”系列报道,以《发掘古丝绸之路上的宁波故事》开篇,随后,《越窑青瓷曾沿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惊艳世界》等稿件依次刊出。整组报道沿着物品输出、技艺传播、文化交流、贸易交流、代表人物、异地交流、活动回顾、采访手记的路径进行,在每个部分,又有二级分类,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对宁波及周边地区的一带一路遗存作了完整梳理,共刊发42篇稿件,但每一篇都有其存在的与众不同的价值,决不雷同,所以看了整组报道,对宁波丰富的海丝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寻访一带一路上的宁波活化石”最后也获得了宁波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

  最后,借用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中所写“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类比,重大主题报道就是“你做或不做,题材就在那里。”好题材等候着我们的好的角度,我们一定要像工匠一样,仔细研究每一个好题材,深入基层去感知它,找到它最好的角度。

  (作者:杨静雅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

信息速递更多+

三项学习教育更多+

宁波新闻界更多+